全球不斷變暖背景下,氣候變化及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對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造成越來越嚴峻的危害。世界各國已日益認識到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面臨的最重大的挑戰之一,積極采取并不斷強化應對措施與行動、實現全球碳中和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同意愿與緊迫需要。2020年9月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重要國際場合重申,中國將采取更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推動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目前,世界上已有130多個國家提出了碳中和目標。
氣候變化預估研究為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防范與降低氣候災害風險提供必需的關鍵科學基礎。過去和當前的氣候變化預估研究主要聚焦在未來不同時期(近期、中期與遠期)和不同全球溫升目標,未來應更關注面向碳中和的氣候變化預估新需求。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張井勇研究員團隊及合作者系統開展了碳中和目標下的平均與極端氣候變化預估研究,最新發表的工作表明SSP1-1.9可持續發展路徑下的碳中和時期(2050-2060年)東亞氣溫變化將呈現新格局。在SSP1-1.9可持續發展路徑下相對于1995-2014年歷史基準時期,日平均、日最高和日最低溫度在2050-2060年增溫幅度均大體表現為從西南向東北不斷增加的特征,最大增溫出現在中國華北與東北。對比而言,在中等與高排放路徑下的同一時期三個溫度變量的增幅則為從南到北不斷增加。同時,溫度日較差或晝夜溫差在SSP1-1.9可持續發展路徑下的碳中和時期也表現為顯著不同的空間變化特征。
本研究還進一步討論了相關的物理機制,并對未來需要開展的工作做了若干展望。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18YFA0606501, 2017YFA0603601)為研究工作提供了支持。
論文與專著信息:
1.Zhang, J., and Chen F. (2022), Future projections of daily maximum and minimum temperatures over East Asia for the carbon neutrality period of 2050-2060,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DOI: 10.1007/s00704-022-04155-9.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00704-022-04155-9
2.張井勇,莊園煌,張建平,滕飛,謝智愚,張旭(2021),碳中和目標下“一帶一路”未來平均與極端氣候變化預估,北京:氣象出版社,1-102頁。
圖1 氣候變化預估研究進程概圖
圖2 SSP1-1.9可持續發展路徑下的碳中和時期(2050-2060年)及SSP2-4.5和SSP5-8.5排放情景下相同時期,CMIP6多模式預估的溫度日較差(晝夜溫差)相對于1995-2014年歷史基準期的變化。黑點表示通過了95%信度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