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暖加劇的背景下,熱浪對人類健康的威脅不斷加劇。中國不僅是氣候變化的敏感區,還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因此,研究中國1979-2020年熱浪造成的死亡人數及其驅動要素具有重大意義。為此,大氣科學和地球流體力學數值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LASG)趙亮高工和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教授黃存瑞課題組合作研究了中國過去 42 年的熱浪相關的死亡人數時空變化,然后探討了熱浪暴露、人口增長、人口老齡化、基線死亡率等驅動因素對可歸因死亡變化的相對貢獻。
研究發現,1979年以來,中國熱浪造成的死亡人數迅速增加,從1980年代的3679人/年上升到2010年代的15500人/年。并在全國范圍內表現出強烈的空間異質性,其中華東和華中地區的死亡人數較多(圖1)。
過去四十多年間,中國熱浪相關死亡人數大幅增加的主要驅動因素是熱浪發生頻率的快速增加,其次是人口增長、人口老齡化和基線死亡率的上升。從 2000 年代到 2010 年代,這四個因素分別占歸因死亡變化的 40.6%、22.4%、20.8% 和 16.2%(圖2)。
這項研究對中國熱浪相關的死亡人數及其不同驅動因素貢獻的的精確評估有助于決策者充分了解熱浪的健康危害,并制定應對政策,以減少氣候變化下增加的熱暴露造成的健康損失。
圖1. 1979年至2020年中國熱浪歸因死亡人數。a-d,過去四十年中格點水平熱浪歸因死亡人數。e,1979年至2020年中國熱浪歸因死亡人數。實線顯示了熱浪歸因死亡人數的估計值;灰色區域表示95%置信區間;水平虛線顯示了四個年代的年均死亡人數。f,2010年代與基線期(1980-2009年)相比,熱浪歸因死亡人數的變化。AD,熱浪歸因死亡人數。
圖2. 1980年代至2010年代中國熱浪死亡人數的驅動因素(熱浪暴露、人口增長、人口老齡化和基線死亡率)貢獻分解。上、中、下分別為1980年代到1990年代、1990年代到2000年代、2000年代到2010年代的熱浪歸因死亡人數的驅動因素貢獻分解,分別在區域(左)和全國水平(右)。
該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全球變化與應對”專項(2018YFA0606200)的資助。
論文信息:
Huiqi Chen#, Liang Zhao#, Wei Dong, Liangliang Cheng, Wenjia Cai, Jun Yang, Junzhe Bao, Xin-Zhong Liang, Shakoor Hajat, Peng Gong, Wannian Liang, Cunrui Huang*.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mortality burden attributable to heatwaves in China, 1979–2020, Science Bulletin, 2022, https://doi.org/10.1016/j.scib.2022.05.006.
Link: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095927322002006
Contact: Zhao Liang, zhaol@lasg.iap.ac.cn